第(1/3)页
孤峰县一中考场,卢家湾的23个考生全部集中在操场一角,等着进教室考试。
他们最初都是经过考试挑选,一部分人参加了选拔兽医的培训班,后来杨兴秀组建的女生学习班,也是从被人为淘汰的女生里面召集人过来组建起来的,其中年纪最大的也才18岁,年纪最小的甚至还要两个多月才满14岁。
这些人在陈凡的教学光环笼罩下,苦学了一整年,将该学的知识全部学会,考试外的知识也没少学。
尤其是在最后一个月,陈凡为了让他们打掩护,几乎每天都开着教学光环给他们讲课,尽量保证每个人都能得高分。
这些人前半年主要在学小学和初中课程,算是巩固基础知识阶段,后半年才主攻数理化、兼学其他科目。
所以与全国超过7成的人报考文科不同,除了张翠娥、黄莺、刘丹等寥寥几人报的是文科,其他全部都报的理科。
理科难度更大,可报名的人也更少,以他们的学习进度,只能说难度更低,这把稳赢。
在他们两旁,一边是40多個外地知青。
这些人年纪就大多了,几乎都在27、8的样子,有些还是夫妻一起赶考,争的是逝去的青春。
这么多人中,其实有一多半并不是南湖公社的,只是这段时间在南湖高中复习班学习,不知怎么地就搭上了南湖知青的线,发现他们的学习进度比自己快得多,而且其中有几位热心的哥姐肯为他们解疑答惑,便不顾面皮死劲往上贴,成功打入南湖知青圈子,成了“自己人”。
最初安全得知这件事之后,还跟陈凡抱怨过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人也跑来占便宜。
学习资源就这么多,而且每个人都在争分夺秒,还要给他们分一部分、抽时间给他们解疑答惑,这不是舍己为人么?
就没这么办事的!
可这些人脸皮厚(脸皮薄的都自己主动离开,甚至不好意思来),而南湖知青中也有不少善良的人,大家同为外地知青,难免感同身受,也就这么接纳下来。
对此安全也没什么办法。
当时陈凡就回了他一句,“既然拒绝不了,那就想办法赚点利息,不能让他们白占便宜。干脆你去将他们收编,今天占的便宜,让他们以后百倍奉还。”
安全一听也对,便宜都已经占了,也不能把他们怎么样,还不如想办法从他们身上找补回来。
于是亲自出马,以老大哥的身份对他们嘘寒问暖,还组织他们去陈凡给学习班同学讲课的课堂上蹭课,没两天就将所有人收心。
然后打着“抱团取暖”的名号,全部留下联系方式,并商量好各自要填报的学校,尽量“城市集中、学校分散”,尤其要避开卢家湾那群不拿分数当分数的牲口,让大家都能考上大学,以便日后收债。
所以如今他们也算是一个群体,只不过由于这段时间常驻卢家湾,于是一切活动都跟着卢家湾的人走。
在卢家湾众人的另一边,则是南湖公社的其他考生,主要都是南湖高中复习班的人。
这些基本上都是南湖公社本地人,而且以镇上的居民为主,其他生产大队的几乎没有。
那些生产大队的情况,就和一年前的卢家湾差不多,绝大多数人只读了初小,认识几个字、会算数,也就是这个水平。
虽说也有极少数不肯放弃、在家里努力自学的,可是学习水平最多也就与当时选拔兽医考试时的杨菊和张翠娥她们相当,不可能更高了。
他们也没有陈凡给他们出谋划策、提前安排,面对高考,所有人连报名的勇气都没有。
事实上这也是当前全国基层乡村的正常状态。
城市里高考的主力军是应届和往届毕业生,农村里面却以下乡知青为主,本村人能参加高考并考上大学的,不能说很少,只能说比凤毛麟角还要少!
所以说,只要这一波卢家湾的23个人能全部考上大学,最好还都是重点大学,啧啧啧……,那不得了!
搞不好连二流报纸都会被吸引过来。
到时候谁还会去关注两个无关紧要的姜家姐妹?
如此一来,陈凡也算是达到了目的。
不过,仅仅如此、可不够!
今天是农历10月30,明天就是冬月份,即农历11月初一,差不多也到了要下雪的时候。这天气阴冷阴冷的,虽然没有下雨,可北风刮个不停,寒气直往人脖子里钻。
此时还有许多人捧着复习资料认真阅读,或者互相讨论,做着最后的准备。
(考场外临阵磨枪)
陈凡此时却不在人群中,他穿着一件朴素的蓝色棉衣棉裤,脚上是一双土布鞋,头上戴一顶土布缝制的高仿雷风帽,帽檐直接拉到眉毛下面,脸上还用一块土布当围巾围着。
然后整个人蜷缩成一团,蹲在树根旁,从头到脚就突出一个字,土!
不过这里差不多有一半的人都是这种打扮,倒也没人注意到他。
张文良满头大汗地在操场上转悠,找了好几遍,还没找到人,便到一棵树上靠着,点燃一支烟,眉头紧紧皱起,目光依旧在操场上搜索,“去哪里了呢?”
陈凡瞟了他一眼,轻声说道,“离我远一点。”
张文良转头看去,仔细打量几眼,脸色很不好看,“你说什么?我站这……”
话还没说完,他忽然睁大眼睛,弯着腰慢慢走过去,凑到陈凡跟前,“靠,你怎么穿成这个鬼样子?”
说着就要去抓他脸上的面巾。
陈凡一记擒拿手将他的手扣住,没好气地说道,“我在观察敌情,别妨碍我。”
说着便迅速换了颗树靠着。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