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姬松的兴奋-《姬唐》


    第(2/3)页

    姬松用行动告诉李世民,自己,心悦诚服!

    为这样拥有大魄力,大气魄的皇帝做事,他姬松打心底里愿意!

    “臣等愿为大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愿陛下万年,大唐万年!”

    房玄龄,杜如晦,张三无忌更是激动得难以自己。虽然按照姬松的设计,将来海外领地必然纷争不断,但只要大唐主家还在,那就绝对不会彻底消亡。

    但这是真正的基业啊,只要大唐还在,大唐主家还在,海外领地只会衰弱,却不是被灭掉,这是冒天下大不韪的事情,除非彻底不想在大唐立足了。

    “好好好!”

    李世民将众人扶起,大笑道:“咱们君臣一起努力,将大唐建立成一个大大的盛世帝国!”

    “臣等敢不效死?”

    随后房玄龄看向姬松,苦笑道:“你小子藏的够深的,要不是今日之事猝不及防,你到什么时候才会说出自己的施政方向?老夫等人日夜思虑,就是想为大唐找出一条道路。却没想到你早已胸有成竹,老夫这满头白发,你绝对要负一半责任。”

    说完笑骂道:“还不快去准备饭食,陛下和我等为了此事到现在都未进食呢,没眼色的玩意儿!”

    “房相教训的是,我这去安排!”

    说出自己多年想法,并且得到众人认可的姬松,现在比任何时候都要高兴。

    朝李世民匆忙一礼,就赶忙出去准备!

    看到姬松离去后,李世民叹气道:“朕现在才觉得真正降服了这个小子,别看他整理对朕和皇后恭恭敬敬的,但朕和皇后都知道,这小子心气高得很,要不是多年来朕和皇后不断施恩,甚至强行将他绑在皇家身上,你能指望他尽心尽力?”

    “但今日不同,这小子以前是瞧不起我们呢,就等着看咱们笑话。克明,无忌,玄龄,你们应该在处理政事时也感到吃力了吧?”

    杜如晦苦笑道:“谁说不是呢,特别是打下高句丽之后,臣就觉得自己忙得脚不沾地,但很多时候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时间发酵。但人力有时穷,本来很重要的事,臣也能给后来者打下基础,希望后来者能继承我等遗志。”

    “但更大的可能就是臣完全忘记了,事情太多,太杂,根本就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见效的。”

    房玄龄也说道:“姬松有一点说得不错,大唐太大了,大到有些时候臣都感觉到了害怕。”

    “就好比岭南,虽然冯氏臣服,但当地还是以冯氏为主,大唐政令很难在当地展开。但又不得不对其进行统治,这就需要取舍了,但舍弃的到底是好是坏,臣也不知道。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但毕竟埋下了隐患。”

    “西域的重要性不需臣说,但西域除了商道的利益,和地域上对关中的屏蔽外,每年都需要耗费大唐大量的精力去维持当地统治。每每夜半时分,臣就常常惊醒。

    西域太危险了,南有吐蕃,北有西突厥,西有极西大国虎视眈眈。稍有不慎就是大乱,或许一场败仗就能彻底粉碎大唐在西域的统治。”

    “所以,臣很认同姬松的基本盘的说法,只要确定大唐的基本盘,在施政时就不需要再做艰难的取舍。只要有利于大唐基本盘的事情都是要事,不需再做讨论,之后不过是先后顺序的事情。

    这样一来,不管是施政,还是地方官员都会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发展大唐的基本盘,吸取所有能够吸取的物资,人口,财富,资源,大力发展基本盘。”

    李世民恍然大悟,开始只是对基本盘这个词比较新奇,感觉说到了自己心坎上,但要说好在哪里,又说不上来。但经过杜如晦这么一说,他却是明白了。

    基本盘的确立,就像是给大唐树立了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大唐的基本盘是大唐最根本所在,是不惜一切代价都需要守护的东西。

    这样一来,不管是朝廷还是地方官员,都会明确自身的施政方向,从而在需要抉择的时候不至于做出错误的决定。

    这就好像在海上航行的海船,而基本盘的确立就是海船要到达的目的地。

    只要方向不错,那么迟早有一天会到达的。

    但随即有一个疑惑升起:大唐的基本盘应该有哪些?什么该舍弃,什么该牢牢攥在手里?

    “陛下,饭食已经准备妥当,老爷让小的请你们过去。”

    管家的到来打断了众人的思绪,李世民摇了摇头,笑道:“走吧,咱们边吃边聊!”

    姬松给众人准备了丰盛的饭食,现在已是中午,也不虞有什么忌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