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商鞅变法-《上下一千四百年》


    第(2/3)页

    公孙鞅获得国君嬴渠梁的绝对信任,刚准备大刀阔斧变法革新,一展所长,然而立即受到既得利益的贵族们的反对。

    公孙鞅对嬴渠梁说“就普通老百姓而言,面对新事物会顾忌左右,刚开始时他不会热心投入。可是待成果慢慢呈现出来,他就会欢天喜地。真正有高贵品格的人,绝不随波逐流,迎合世俗,建立万世功业的人,也不会征求每一个人的建议。所以,圣人们认为,只要可以使国家获益,不遵守传统也无伤大雅。”

    秦国高官甘龙却表示异议说“恐怕并非如此,遵循传统风俗习惯,依照传统的法令规章,按部就班处理国事,官员们不但可以胜任,人民也不会骚动。”

    公孙鞅说“平庸的人习惯于他们所习惯的那种生活方式习惯,而专家学者们的见解,又往往只能局限于他个人专业的那个狭小的知识领域。这两种人,让他们谨守岗位,墨守成规,处理千遍一律的事务,是最佳不过。但绝不能与他们讨论国家大事、政策方计。有智慧的人会指明正确方向,而平凡的人负责实践执行。贤明的人勇于变法改革,而庸碌的人只会牢牢抱住现状,死也不肯放。”

    嬴渠梁想了想,毅然地说“我听你的。”便授给公孙鞅第十一级官左庶长。

    公孙鞅变法,把民众组织起来,十家编成一组,互相监督,一家有罪,九家连坐。

    鼓励告密,检举犯罪的告密者,跟战场上奋勇杀敌,同一功勋。知情不报或掩护犯罪者,跟阵前降敌者同一处罚。建立军功的,依照等级,接受上赏。

    不诉诸官府而自相斗殴的,按情节轻重处分。谨守岗位,农夫农妇,从事耕种纺织,而有超额生产的,免除赋税。从事蝇头小利的商人工匠,因懒惰而陷于贫穷的,全家充公,男当奴隶、女当婢仆。

    皇亲国戚,如果没有军功在身,一律排除于皇亲国戚之外。爵位官级,有一定的高下尊卑和一定的升迁顺序,分配给跟身份相当地位的田庄、奴仆婢女和衣服器物。对国家有贡献的,赐给他荣耀。没有贡献的富有人家,即令钱再多,也没有光彩。

    公孙鞅想到变法颁布以后,民众可能不相信,导致政令寸步难行。于是他在首府栎杨南门竖立一根三层楼高的木杆,并告诉村民说“谁能把这根木杆搬到北门,我就给你四百五十两黄金作报酬。”

    刚开始民众都觉得荒唐,一哄而散,于是木杆无人问津。后来,公孙鞅见无人理睬,再把酬劳调高至一千二百两黄金,城里一个劈柴壮汉,想着反正没什么损失,便把它从南门扛到北门。公孙鞅立刻把一千二百两黄金给他,樵夫呆若木鸡,民众一片哗然,有人说“我把它抬回南门可以吗?”

    就这样政令顺利推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