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小明的日常(九)-《万有引力[无限流]》


    第(2/3)页

    江舫反问:“你吸烟吗?”

    虞退思摇头:“我是反感尼古丁味道的。我爱人倒是有一点吸烟的习惯,后来就戒掉了。”

    江舫嗯了一声:“他还在吸烟时,更喜欢用打火机还是火柴?”

    虞退思:“打火机。火柴是有仪式感的,但终归有点不方便。”

    江舫转向李银航:“昨天南舟是从哪里拿到的火柴?”

    李银航还是有点印象的:“电视柜的抽屉。”

    江舫坐在沙发上没有动:“劳驾,帮我拿一下。”

    李银航一愣,才想到他的身高已经不方便在这样的环境下正常行走,急忙小步跑到了电视柜前,把里面储藏的火柴全部取出。

    十三个火柴盒,包装还算高级,整整齐齐码在抽屉的一角。

    虞退思虽然谨慎,也想不到江舫为什么突然对火柴这么有兴趣。

    他并不奇怪小明家里有这么多火柴盒。

    小明家里有烟灰缸,所以很有可能有人抽烟。

    而在抽烟这件事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

    有的人喜欢抽五块钱一包的廉价烟。

    有的人几十年如一日地痴迷同一个品牌。

    有的人喜欢把烟嘬到烟屁股,有的人就是喜欢反向抽烟。

    爱好用火柴点烟,也不是什么奇怪的癖好。

    况且,火柴和打火机不同,是消耗品,对于有吸烟习惯且更喜欢使用火柴的人来说,在家里多储备几盒是非常正常、且完全合理的行为。

    江舫打开了一盒还没被拆开过的火柴,尽数倾倒出来。

    沈洁粗略点了点,发现火柴一共有四十根。

    不过,她很快意识到,江舫对火柴的数量并不感兴趣。

    他把一整个火柴盒彻底捏扁,又裁开了火柴盒的一角,将火柴盒彻底从一个立体的面,变成了一张展开来的薄薄的纸。

    沈洁:“你在找什么?”

    “没有。”江舫说。

    沈洁:“哈?”

    “……什么都没有。”江舫说,“没有厂商。没有品牌。没有生产日期。”

    健身教练恍然大悟:“对对对!”

    他拿过另一个空火柴盒,学着江舫的样子拆开来,向根本不抽烟的沈洁和虞退思解释道:“火柴也是商品,商品该有的东西,它上面应该一样也不会少的。”

    但眼前的火柴盒,只在正面醒目处印着繁复美观的花纹。

    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

    如江舫所说,它完全没有出售的商品应该具备的一切要素。

    可这又能代表什么呢?

    沈洁正尝试将线索整合起来,得出一个像样的结论,就听江舫发出了一个简短的语气助词:“……啊。”

    在火柴盒完全解体后,江舫在火柴盒内部短边的侧面上,发现了一个用花体字刻在上面的暗纹。

    这暗纹是浮凸无色的,实在太过隐蔽,如果不把火柴盒拆开、对着光看,完全不可能发现得了。

    那是一个设计独特的logo。

    “family”。

    江舫扬声道:“侯先生!”

    次卧里的瘦猴正趴在电脑边,漫无目的地搜索着根本不知道在何处的线索,找出了一肚子火,原本混乱的思路被江舫这么一打断,语气顿时不善起来:“做什么?!”

    沈洁接过了江舫的话:“侯,给我们查查,市面上有没有一种品牌名叫‘family’的火柴!”

    瘦猴的气焰立即弱了八度:“……哦。”

    因为要玩游戏,所以这台电脑是能够联网的。

    他在搜索栏键入“family”时,考虑到这个词汇的普遍性,在后面又打了两个字“火柴”。

    经过反复确认后,瘦猴给出了答案。

    “没有!”

    沈洁:“火柴厂有没有?”

    五六分钟后,瘦猴再次给出答案。

    “没有!”

    沈洁相信瘦猴的能力,他说没有,那就是没有。

    她难免失望地看向江舫。

    然而,她却看到了江舫眼中闪过的一丝光芒。

    ……诶?

    “……这就对了。”

    江舫轻声道:“就像某些饭店提供的薄荷糖、某些宾馆提供的一次性拖鞋,还有某些……”

    说到此处,他微妙地一停,略过了后面的描述,继续说了下去。

    “这些地方会为客人提供类似包装自制的小物品。这种物品更强调设计感,而不会具备商品的要素。”

    “因为这些都是赠送的、可以免费取用的小礼品。”

    他的双手手指交叠在一起,彼此按压、活动,以此让自己的思路平稳运转下去。

    “这个家里除了小明之外,有一个喜欢抽烟的人。”

    “他从某个地方,拿了十几盒带有‘family’标识的火柴。”

    “当然,不能排除这是他一口气拿来的。就像在饭店里,总有人会抓上一大把薄荷糖或者牙签揣进口袋。”

    “但更有可能的是,他会长期且稳定地去到某个固定的场所,而这个固定的场所,会提供火柴一类的物品。所以,他会偶尔带上一包火柴回家来。”

    而这一点,恰好和小明的日记对应上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