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臣斗胆进言,按照太孙殿下的想法,似乎一下子要开诸多科目,这些要学子们如何面对,肯定是一下子就慌掉了。” “大好的前程,就这么毁掉了。” “臣不敢代表天下学子,只是想请太孙殿下慎重,如这等影响大明全国改革之事,慎之为慎也不过。” 这位礼部侍郎,自然也是个怕死的,都已经当了出头鸟,自然要多多保护自己。 真要出了问题,被陛下,或者说被殿下给嫌弃了,往后的日子,怕是很难过。 在用词上,也算是思索了良久。 如今这番说辞,既能有领头劝谏之用,也可以全身而退。 在洪武年间的朝堂上,头铁的官员坟头草都三尺高了,能够存留下来的,谁还没几把刷子呢。 别的不说,至少在谨言慎行这方面,一个个都是极为优秀的。 吏部侍郎这番话,等于直接把矛头甩给了朱英。 众多官员也是心生期待,在他们的感觉中,太孙殿下显然很难出有力的反驳了。 不管从哪个方向去说,都很容易站到天下读书人的对立面上。 这大明天下,终究还是要文人来治理。 朱元璋听到这话,也感觉到有些棘手。 不过他心中却是无所谓,反正要是反对自己的文人,官员,想办法弄死就行了。 朝堂上弄不死你,下了朝堂还能弄不死你? 作为从一个乞丐到如今的大明开国皇帝,有些手段,朱元璋根本不在乎,否则也不会有锦衣卫诏狱的出现了。 目光转向大孙,朱元璋想看看大孙现在会如何对付这些官员。 朱英微微一笑,没有丝毫压力,便问道:“礼部掌管掌天下礼仪、祭享、贡举之政令,不知张侍郎在进入礼部之前,可还曾在什么地方任职过。” 张侍郎闻言,心中一震。 太孙殿下直接就开口道出了他的姓氏,这说明太孙殿下对自己早有了解,指不定早就在锦衣卫那里看过他有关的卷宗了。 想到这里,张侍郎心中更加谨慎了,随着太孙殿下的话回道:“回禀殿下,臣早前在工部任主事一职,洪武二十三年,蒙陛下恩典,调任至吏部为侍郎。” 说完,张侍郎作揖回礼,不敢多说。 多说多错,更容易被抓到辫子。 朱英点点头,随后道:“即是如此,本宫便想问问张侍郎,工部管营造,张侍郎在初入工部的时候,就已经是主事,对于营造一事,在入职前可有耳闻,或者说曾下功夫钻研过。” 听到这番问话,张侍郎稍稍迟疑后回道:“回禀殿下,臣未曾有钻研,一切都是入职后,这才开始了解。” 在太孙殿下面前,这奉天殿中,张侍郎可不敢说谎,不过这样的事情,几乎所有官员都是如此,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朱英再次点头后问道:“那么张侍郎从工部调任到礼部后,在此前对于中外礼仪,外臣文字,语言,可是有所了解。” 张侍郎再次摇头道:“臣未曾了解。” 朱英这次微微停顿了一下,而在张侍郎的心中,已经升起了不好的预感。 果然,下一刻,来自于太孙殿下犀利的反击,就已经到来了。 “常言道,治大国如烹小鲜,若将官员比喻作厨子,那么治理方式,便就是相当于炒菜的过程了。” “张侍郎在去当这个厨子的时候,连锅勺都不知道如何拿,连火候都掌控不清楚,在这个时候,作为主事,遇到了有关于工部上的事情和问题,需要拿主意的时候。” “那么当时的张侍郎,是怎么去处理的呢?还是说人云亦云,听从下属的建议。” “即是如此,若是这件事犯了过错,由谁来担责?” “如果让张侍郎来担责,肯定是心中不舒服的,毕竟张侍郎什么都不懂,跟赶鸭子上架一般,完全是下属的问题。” “是这样吗,张侍郎。” 朱英目光微微有些凌厉的看着张侍郎问道。 这让张侍郎额头上的冷汗,一下子就冒了出来,对于这种问题,他从来没有被人问过,也从未想过。 不过他心中有些不服气,这朝堂上的官员,哪个不是这般过来的,他张侍郎也不过是随波逐流而已,怎就要被太孙殿下单独训斥呢。 而朱英此刻,仿若是听到了张侍郎心中的想法,也未逼迫张侍郎回答,转而说道:“这等事情,在当今的朝堂上,已经成了一种常见的现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