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属国、附属国、附庸国】-《他人练武,你修仙》


    第(3/3)页

    清朝属国安南国(今越南)民人,服饰沿袭明朝汉服

    但如果稍微关注国际政治,我们就不难发现这些名词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这是为什么呢?

    1、国际经济局势的变化

    藩属国是封建制度下朝贡体系的一部分,这种体系不适用于十九世纪资本主义扩张的需要。在朝贡体系下,中原王朝少有干涉藩属国的经济发展。而资本主义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会强迫他国种植相应的作物,并在经济政策上做出相应的调整。

    于是乎,资本主义列强占有中国的“藩属国”,将其变为附属国,方便自己攫取利益。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化、制度化、全球化趋势势不可挡,各国民族经济发展,附属国也随之消失了。可以说,这三个名词的存亡,与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息息相关。

    英国:19世纪中后期日不落帝国殖民地分布

    2、独立国家的增多以及国际政治秩序的改变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际政治秩序遵循“弱肉强食”的原则,大国统治乃至吞并小国的状况屡见不鲜。19世纪,日不落帝国英国就以侵占他国为荣。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在1865年曾说:“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是我们的牧场。”在殖民统治时期,殖民地的资源被殖民主压榨利用,导致殖民地畸形发展。

    二战后,独立国家增多。这些国家开始聚集起来,反抗这种不平等的秩序,也最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在的国际政治秩序,就是提倡平等、自主的。

    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年到1859年由印度封建主领导的、以印度雇佣兵为骨干的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和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

    综上,可以看出,“藩属国”和“附属国”虽然都有一个“属”字,但在管理方面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中原王朝对藩属国的管理相对松散,只要求藩属国在有需要的时候履行应有的义务,比如是说协同作战、按时纳贡朝见等。而成为附属国的国家,在很多方面都受限制,不能好好地施展手脚。

    而“附属国”和“附庸国”虽然有一个“附”字,但在依附程度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别。如果说附属国多少还能作为一个国家参与国际对话,那么附庸国在外交上就处于一种“哑巴”的状态。

    二战后,许多有志之士致力于创建一种和平又平等的国际秩序,让每个国家都能独立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看,藩属国、附属国、附庸国的消亡,诚然是历史的必然。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