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章 统帅府(3)-《明左》
第(2/3)页
东瀛明治维新的主要赞助资金, 相当大的一部分就是来自于商人向中国走私海带的积累。
一直到1927年,东瀛学者大槻洋四郎开始在大连进行养殖,海带才渐渐适应了中国沿海的环境,并逐渐传播开来,成为家喻户晓的餐桌食品。
而在明末这个时代,海带无疑是一种新奇的食物。
“千万莫要小瞧了此物。这东西生长速度奇快,产量十分可观,而且收获也十分容易。倘若能够在沿海进行养殖,将可以极大的弥补食物的短缺。而且这东西营养丰富,对人体有莫大的好处,尤其是生产后的孕妇可以起到很好的滋补作用。”
众人听了啧啧称奇,对于后面的菜品也更加期待了。
下一道菜,也是他们不曾见过的。
稀松平常的米饭,并没有盛在碗中送上来,而是用紫菜包裹,中间还夹杂了胡萝卜、黄瓜、火腿、肉松、三文鱼的东西,还撒了芝麻、淋了香油。
“这是东瀛的寿司, 是东瀛人上上下下日常的食物。”
众人跟着左梦庚再次品尝。
“嗯, 此物清淡, 颇合老夫胃口。”
寿司寡淡的味道令大家并不是十分喜欢,唯独侯恂、李邦华等年龄大的多吃了几个。
黄宗羲倒不愧是军人。
“这寿司制作成型,保存容易,倒是很方便携带出门。倘若下田劳作,亦或者出门远行,倒是可以带着一些,用于路上充饥。”
左梦庚拍掌大笑。
“还真被你说着了。东瀛的孩子去学堂读书,中午不能归家,就是吃这个东西的。”
左羡梅悲天悯人。
“东瀛的孩子真可怜,就吃这样的东西。光是做的好看,有什么用呢?”
“东瀛资源匮乏,百姓时常饿肚子,因此就只能在食物上精雕细琢,做一些表面功夫。”
左梦庚说了一些东瀛的情况,也揭穿了东瀛人的虚伪面目。
不管后世的东瀛粉怎么吹嘘,作为一个困居海岛的国家,东瀛的一切都显得小家子气是必然的。
连续吃了两道东洋食物,虽然新奇但显然不能满足大家的口腹之欲。
无论是凉拌海带丝、还是寿司,都太过于清淡,并不太符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