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5章 书剑恩仇录(101)-《金庸作品集(简体新版)》


    第(3/3)页

    隔了好一阵,太后沉声说道:“奴才们说你今天不舒服,没上朝,也没吃饭。我瞧你来啦!”乾隆道:“儿子现下好了。只是吃了油腻有点儿不爽快,没什么,不敢惊动太后。”太后哼了一声,道:“是吃了回子的油腻呢,还是汉人的油腻呀?”乾隆一惊,答道:“想是昨天吃了烤羊肉。”太后道:“那是咱们的满洲菜呀,嗯,你做满洲人做厌了。”

    乾隆不敢回答。太后又问:“那个回子女人在那里?”乾隆道:“她性子不好,儿子叫人带出去训导去了。”太后道:“她随身带剑,死也不肯从你。叫人训导,有什么用?是要谁去开导她?”乾隆见她愈问愈紧,只得道:“是个老年的侍卫头儿,姓白的。”

    太后抬起了头,好半天不作声,冷笑了几下,阴森森的道:“你现今四十多岁啦,还要娘做什么?”乾隆大惊,忙道:“太后请勿动怒,儿子有过,请太后教导。”太后道:“你是皇帝,是天下之主,爱怎么做就怎么做,爱撒什么谎就撒什么谎。”乾隆知道太后耳目众多,这事多半已瞒她不过,低声说道:“开导那女子的,还有一个是儿子在江南遇到的士子,这人才学很好……”太后厉声道:“是海宁陈家的是不是?”

    乾隆低下了头,那里还敢作声。太后道:“怪不得你穿起汉人衣衫来啦!干么你还不杀我?”说这句话时,已然声色俱厉。乾隆大吃一惊,双膝跪下,连连磕头,说道:“儿子若有不孝之心,天诛地灭!”

    太后一拂衣袖,走下楼去。乾隆忙随后跟去,走得几步,想起自己身上穿着明人衣冠,给人见了可不成体统,匆匆忙忙的换过了,一问太监,知道太后在武英殿的偏殿,于是加快脚步进殿,说道:“太后息怒,儿子有不是的地方,请太后教诲。”

    太后冷冷的问道:“你连日召那姓陈的进宫干什么?在海宁又干了些什么事?”乾隆垂头不语。太后厉声喝道:“你真要恢复汉家衣冠么?要把我们满洲人赶尽杀绝么?”乾隆颤声道:“太后别听小人胡言,儿子那有此意?”太后道:“那姓陈的你待怎样处置?”乾隆道:“他党羽众多,手下有不少武功高强的亡命之徒,儿子所以一直跟他敷衍,乃是要找个良机,将他们一网打尽,以免斩草不除根,终成后患。”太后听了容色稍霁,问道:“这话当真?”

    乾隆听得太后此言,知已泄机,更无抉择余地,心一狠,决意一鼓诛灭红花会群雄,答道:“三日之内,就要叫那姓陈的身首异处。”太后阴森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道:“好,这才不坏了祖宗的遗训。”顿了一顿,道:“嘿,你跟我来。”站起身来,走向武英殿正殿。乾隆只得跟了过去。

    太后走近殿门,太监一声吆喝,殿门大开。只见殿中灯烛辉煌,执事太监排成两列,八名王公跪下接驾,太后与乾隆走到殿上两张椅中坐下。乾隆向下看时,见那八名王公都是皇室贵族,为首的是庄亲王允禄,此外是履亲王、怡亲王、果亲王、诚亲王、和亲王、愉郡王,以及慎郡王,都是皇室的近支亲贵。乾隆心神不定,不知太后打什么主意。太后缓缓说道:“本来嘛,咱们八旗上三旗由主子亲领,但主子接位时年纪还小,因此先帝归天之时,遗命八旗由宗室八人分统,只是这些时候来边疆连年用兵,先帝的遗命一直没能遵办。眼下赖祖宗福荫,今上圣明,回疆已然削平,从今日起,八旗归你们八人分带,务须用心办事,以报皇上的恩典。”八人忙磕头谢恩。

    乾隆心想:“原来她还是不放心,要分散我的兵权。”太后道:“请皇上分派吧。”乾隆心想:“这次大大落了下风,反正已不想举事,暂时分散兵权也是无妨。眼看她部署周密,我若不允,她定然另有对付之策。”于是把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八旗分派给了八王统领。

    八名王公暗暗纳罕,均想:按照本朝开国遗规,正黄、镶黄、正白三旗,由皇帝自将,称为上三旗。余下五旗称为下五旗,每一旗由满洲都统统率。此时太后分给八王统领,却是大大的不符祖宗规矩了,摆明是削弱皇帝权力之意。眼见太后懿旨严峻,不敢推辞,当下磕头谢恩,有的心想:“明日还是上摺归还兵权为是,免惹杀身之祸。”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