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就算是看那些看起来无用的漫画书,至少让小孩子们精神愉悦了,充满了对世界的美好感觉。 赵涛又来了,这一次,赵涛看了很久的书,走的时候,借走了一本木耳养殖的书。 第三天,就来还书了。 他自己说,他抄下了好多,还要看更多的书,为不久的将来养殖木耳做准备。 当秋季来临的时候,赵涛的养殖木耳的暖房也筹备好了。 村子里的人都看热闹一般看着。 养殖木耳的书,林庸也看了不少,专门下山看了赵涛的暖房,提出了一些建议。 赵涛还去了县城,买了菌种,就开始养殖木耳了。 而孩子们开始上学了。 顿时,书屋冷清了很多。 不过每天放学后,依旧有不少小孩子爬上山来,借书看。 而周末,孩子们还是很多的。 一个月后,赵涛养殖的木耳出产了。 第一批木耳去了县城就卖了两千多块钱,赵涛高兴坏了。 村民也开始议论纷纷。 终于在一个周末的午后,林庸迎来了更多的成年村民。 他们或者是来看养殖木耳的书,或者是来看养殖蘑菇的书。 西南地区多山地,气候潮湿,最是适合菌类生长。 村民终于发现了一条发家致富的道路。 过了没有多久,更多的暖房建立了起来,养殖木耳的,养殖蘑菇的,很多。 还有一家村民,买了一百只鸡,养殖了起来。 养鸡的技术,也是从林庸书屋里的书看来的。 村子欣欣向荣,一派繁荣景象。 赵明的家里也开始养殖木耳了,赵明找到林庸,“林叔叔,我爸看了好多养殖木耳的书,前几天也建了暖房,准备养殖木耳。 我妈说了,如果今年收成不错,道了过年,给我买猪头肉吃。” 是的,就算是比较便宜的猪头肉,也只有过年能吃,还不一定能吃上。 这个村子真的太贫困了。 人均收入不足两千元,几乎就是每人每年的口粮,油盐酱醋就差不多了。 想要吃肉,真的有些困难。 林庸又去了一次县城,买了更多的有关种植木耳,种植蘑菇,养鸡鸭鱼的书。 村子里养鸡鸭的人不少了,不过养鱼,需要有鱼塘,鱼也不好运出去,所以并没有人养鱼。 赵涛都是背上背篓,把采集好的木耳放进去,然后背出村子,到镇子上的。 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第(2/3)页